中学体育教学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做为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将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中,即能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又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中学体育教学应坚持'育人'为本,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可提高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论文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思想品德
一、集体性: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 活动范围广, 内容变化多,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 纪律约束, 就无法进行教育。因此要使学生明确, 一个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整体是校风、班风的窗口, 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必要的制度, 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启发、培养学生发扬集体主义思想、精神, 提倡互相尊重、互相配合, 团结协作的共产主义思想。
二、表现性:
中学生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体育教学内容多、广泛, 在活动中一个人的内在状态较易全部地体现出来。如稳健、急躁、胆小懦弱、勇敢顽强、认真负责和敷衍了事, 文明礼貌和蛮不讲理, 做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实际情况, 掌握学生心理特征, 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三、竞争性:
为了完成课的任务, 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赛的形式, 充分体现出竞争性, 它反映一个人的实力、意志品质和心理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如上球类课时, 要有整体配合意识, 上耐久跑时要求坚强, 有恒心, 敢于克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发扬坚韧不拔的战斗作风和拼搏精神, 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把思想品德教育与体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四、规范性:
在教学中, 规范性可以培养组织纪律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体育教学形式多种多样, 活动的空间广阔, 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必要的限制性, 就难以控制教学全过程,。做为一个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多种规则, 并且严格地执行, 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 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五、实践性:
体育学科区别其他学科最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较多,每学习掌握一个动作技术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 而教学训练中各个不同的环节必须有相应的各种意志品质的支持才能学会技术动作。做为体育教师应抓住体育运动竞技性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地联系实际, 有目的地诱导学生提高合理运用技术动作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 中学体育教学, 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 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 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提高学生身体、心理素质, 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培养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 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