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 > 构建和谐课堂中的体育教学的探讨

构建和谐课堂中的体育教学的探讨

发布日期:2023-04-19

摘要: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发展中的根本环节和主要内容,而构建和谐的体育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起到致关重要作用。构建和谐的体育课堂,应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体育教学过程,学生之间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方面入手,来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论文关键词:和谐课堂,体育课堂,体育教学,师生关系,情感,教学过程

前言:体育教学作为一门学科,体育课与其它课有明显不同之处,体育课为学生提供了独特开阔的学习活动环境,给学生充分观察、思维、操作与实践的表现机会,但也受时间、空间、场地器材、教学内容、师生情感等因素的影响。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那么,如何构建一种愉悦、和谐的体育课堂氛围,让体育课堂始终充满快乐,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是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的方法之一。和谐体育课堂氛围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共同构建一种民主、平等、愉悦、积极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这种背景将具有互相理解、真诚交流、宽松宽容、充满活力、参与合作、共同发展等特征。本文就构建和谐体育课堂氛围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新课改实行至今,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并没有根本的改变,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还大量存在,而只有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相互尊重,才能实现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有效与生动的局面。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体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建立师生和谐关系的主要方面,同时,掌控着改善师生关系的主动权。教师在课堂上应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要放下为师的尊严,丢掉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进他们,带领他们学习各种体育知识、技能,让学生从心里上接受你,使他们感到师生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民主。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教师要和学生容为一体,和他们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在玩中教,在玩中学,在玩中练,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参与练习,在和谐的教学环境里参与体育锻炼,才能把体育课搞活上好,学生才会喜欢体育课,才会喜欢参与体育活动,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老师性格热情开朗、热爱学生、教学工作责任心强、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才受到学生的爱戴与尊重,才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才容易和学生展开互动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2.教师热爱学生是构建和谐体育教学的基础。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体育教师,热爱学生是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锻炼的精神。热爱、关心学生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决不迁就和放任自流。做到严中有慈,慈中有爱,爱而不宠,教师把自己对学生热爱的感情、准确地、及时地传递给他们,他们就会将老师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不断内化,从而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内驱力,激励自己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关注学生,才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水平能力。同时,学生在感受到老师诚挚的爱时,便会心情舒畅,产生一种安全感、理智感和道德感,进而对老师由衷的信赖,“亲其而信道”,从而收到“言必中听,听必改之”的教育效果。

3.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体育教学过程。传授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和培养情感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并努力寻找知识与情感的结合点,要讲清讲透,让学生听懂弄通。例如,通过讲述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益处,体育竞赛如何为国增光、为国家赢得荣誉等问题时,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情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锻炼的决心。

3.1 把幽默带进课堂构建和谐的体育课堂氛围。把幽默引进体育课堂已成为中外教育家的共识,正如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我国特级教师魏书生也明确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实践证明,体育教学的氛围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轻松愉快的氛围则是创造最佳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有时可穿插些幽默的语言和肢体语言,使学生在笑过之后得到启示、受到教益,激发起学习的强烈动机。恰当的运用幽默艺术能使教学氛围更活泼、轻松、和谐。

3.2 教学内容要突出灵活性。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科学直接影响到整个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发展。要使课堂有活力,教师设置教学内容时应考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学内容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教材融健身和娱乐活动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我在武术教学中常常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而随时调整教学内容,这次课教套路,下次课可能教散打,或者又教套路又教散打对打,中间可能还穿插一些擒拿一些摔法,或者根据学生的要求临时调整教学内容,只要大多数学生喜欢,可以临时改变教学内容,完全是跟随学生的需求和爱好进行授课,看起来这种授课很随便,随意性很大,但学生很欢迎,肯去做练习,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又如投掷课,根据投掷动作的特点,设计为“抛绣球”---把垒球制成彩球让学生对抛、“打保龄球”---持实心球掷用“易拉罐”自制的“保龄球”等,教学内容融娱乐性、技术性、健身性、创造性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主体性意识在课堂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3 教与学的转换,教与玩相结合,寓教于玩。。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体育教学中“学法”比“教法”更重要,学生“会学会练”比教师“会教”更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重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合理锻炼,创造性的练习。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也体现以人为本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比如在武术课教学中常常采用先玩后教,或者说边玩边教边学边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参与体育活动。

  • 展开剩余30%内容 »
  • 热门文章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