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体形态选材角度看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身体形态,选材,青少年游泳运动员
一、前言:
游泳运动员身体的基本形态、机能等等各个方面都会影响到其今后比赛的成绩,而身体形态是一名优秀游泳运动员非常重要的特征之一。近年来国内外优秀游泳运动员身材向大型化趋势发展,身高臂长在游泳竞赛中占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在短距离项目上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在游泳运动员选材过程中应该选择那些未来身体形态具有优势的儿童和青少年参加游泳训练。从而使更多的业余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为国家游泳队提供良好的选材基础。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本文通过网络、图书馆、体育类资料等途径搜集有关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分析与归纳,对国内外优秀游泳运动员,业余青少年的身体形态指标进行重要的论证与合理的推理。
三、国内外运动员选材研究现状
3.1 国外选材现状
前苏联的游泳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注重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建立了分层次、多结构、有计划、按比例的选材网络,其组织工作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儿童、少年的选材阶段。广泛挑选出具备运动天赋的儿童,在搞好家庭调查的同时,观察其运动状态,进行测试和比赛,并将选拔出的具有运动潜质的少年儿童吸收到体育夏令营中进行了训练。
第二阶段,对入选人员进行更深入的复选,进一步掌握入选儿童、少年的运动素质、心理特征和基础训练状况,考查其是否符合专项化训练的要求,评价其从事某一专项的能力。
第三阶段,运动定向阶段。通过训练进行多次考核,实施重点测试,考核内容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定选手的训练项目。
第四阶段,选拔优秀选手进入体育协会、加盟共和国、国家少年队等。这一阶段要对选拔出的运动员进行反复的训练考核,了解其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快速恢复体能的能力以及各项能力提高的速度。再通过测试,进一步评价运动员各类指标增长提高的幅度,掌握形态、机能、素质、心理等方面数据,并与同一年龄优秀运动员进行对比,积累选材、育才信息。
3.2 国内选材现状:
我国运动员科学选拔的工作,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1974年上海体科所对业余体校运动员进行多年跟踪观察,探索了少年运动员青春发育期的身高、第二性征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开创了我国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而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运动员科学选材,始于1980年。
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借鉴了一些体育先进国家的技术和方法,运动员选材工作逐步由原始的直觉经验向科学化、系统化和程序化方向发展,从宏观调整转向微观指导,开辟了我国运动员选材的新途径。
进入九十年代,各级体育部门相继成立了科研所或科研室,设有专职的选材研究和测试从员,配备了相应的仪器,建立了计算机运行系统和运动员人才库。除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专项运动能力等进行测试外,还进行了生理、生化指标、生理学指标的测试和监控,并致力于皮纹学、血型学、遗传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为我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提供了捷径。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游泳运动与选材
根据游泳运动员的成材规律和我国“塔式”训练组织形式,我国游泳选材阶段的划分可以按照年龄划分为:运动定向(7岁以前)、初选阶段(7—10岁)、专门选材(10—14岁)三个阶段。各个阶段选材的任务决定了各选材阶段对测试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和预测的基础。本文以专门选材阶段为例加以分析。
4.2 身体形态经常选用的指标
身体形态指标是选材中应用和研究最多的一个内容,其中身高、身体流线型、指距、手长、手宽、脚长、肩宽、上肢长是选材中应用最多的指标,下肢指标的选择较少。国家队教练何新中就认为:“选材中应重视的身高形态指标是身高和体型。”例如获得4枚奥运金牌、5枚奥运银牌和世界锦标赛金牌6枚、银牌4枚、铜牌一枚的典型游泳天才波波夫的身高就达200CM。还有人称大脚的索普身高也达196CM。而且在国家队和专业队的身体形态经常选用指标中身高这个指标的使用频率就分别为92%和81%。而笔者认为在业余青少年游泳选材中这样的指标也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
4.3 国内外优秀游泳运动员身高对比分析
4.3.1 表中共选取了国内外优秀男女游泳运动员28名,其中14名外国选手分别为各项目游泳世界记录保持者,14名国内选手也分别是各项目的国内记录保持者。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我国男游泳运动员与外国运动员有身高这个身体形态上有着显著性差异,同时他们在比赛成绩上也一样有着比较大的差距。也就是说这种身高差距是同成绩问题一起出现的。我国女运动员在平均身高上与国外运动员无明显差距,有些项目甚至超过了外国选手。
项目 从身体形态选材角度看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性相关的排名资讯
热门文章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