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文素质教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极为重要。目前,民办高校在人文素质教育认识上存在偏差,教师人文素养欠缺,学校人文底蕴不深,人文教育评价机制缺失,对此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外语教师应该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在教育目标、教学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体现出人文性,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从而达到科学与人文的有机融合。
论文关键词:人文素质,人文教育,民办高校现状与问题,对策
当今时代,整个教育的主旋律是实施科学与人文整合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素质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一种全体性的教育理念;二、素质教育关注的是包含道德、科学文化知识、智能、体能、审美以及心理等全方位的发展;、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以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转化为主线;四、素质教育特别强调人文精神的提高,并通过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因此,很有必要把人文教育放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层面来研究。目前,进入民办高校学习的自考生人数众多,也是社会就业的庞大群体。民办高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主要机构,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那么,当前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如何呢?存在哪些问题?审视并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寻求有效对策,有助于提高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更能使民办高校培养的人才具有竞争力,获得社会的认同,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
二、人文素质与人文教育
人文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一般来说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语言学、艺术等统称为人文科学。人文素质涵盖很广,个性人格、道德修养、人际关系、理想信念等都属于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构成,一般通过言谈、举止、气质、仪态、风度等方面外显。通俗地说,人文素质指人的涵养和做人的素质。人文素质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核心,是可以逐步培养和不断完善的。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人文知识;另一个是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关于人类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辞源解释,一切知识从本质上说,都是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则是指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而成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它主要涉及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信仰信念、人格境界等方面的素质和修养。人文精神弘扬人的价值,捍卫人的尊严,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完善的人格,造就健康的身心。人文精神既是构建在人文知识之上,也隐含在科学知识和科技精神的实践活动之中。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爱护人、尊重人,即具有人类关怀、生命关怀的价值观,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利益、人的情感需求、人的思想自由和自我选择。
人文教育,其实质就是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2年提出,人文教育的实施以价值加工为基础。人文教育即价值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则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其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具体说来,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具备人文知识;2、理解人文思想;3、掌握人文方法;4、遵循人文精神。因此,人文教育从其性质而言,就是以育人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三、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问题
从19世纪到20世纪,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在大学中出现失衡现象。我国大学教育长期以来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专业分得太细、太早;学生人文基础差、文化视野狭窄;知识单一,缺乏想像力和创造性;思想苍白,精神贫瘠,批判性思维能力弱,对西方文化了解肤浅,缺乏人文素养。当前,伴随市场经济而来的多种观念相互激荡,多种文化相互交融,实用主义、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类现象波及校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生的价值取向,消解着人们对社会良知、崇高理想和道德情操的追求,造成重成才、轻成人,培养出来的人才动手能力弱,缺乏合作精神,竞争力不强,导致人才发展失去全面和平衡;重学历、轻学问,急功近利,缺乏执着的毅力品质,出现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道德诚信危机。尽管社会呼唤素质教育,但学校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考什么教什么,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个性发展不足,缺乏创新。民办高校无独例外,虽然近年来,人文教育在民办高校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对人文教育还有一些认识误区,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问题表现如下:有的学校仅开设一些人文选修课,有的学校仅把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当作是人文素质教育,或将人文素质教育看作是某些学科教师的职责和任务,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狭獈化、简单化,或留于表面形式,没有深入有效地开展下去。在实践中人文素质教育措施不力,教育教学工作者人文素养欠缺,学校人文底蕴浅薄,缺失人文教育评价机制。
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民办高校自考助学班的学生主要来源于高考未上录取线的落榜生和部分中职、中专毕业生以及少数社会青年,学生成分多样,个体素质差异较大,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自觉性不高,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有厌学情绪和自卑心理,文化基础薄弱。综合素质差,社会认同程度低。
其次,民办高校办学时间不长,学校自身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不深,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创新性,没有形成自己的特征,忽视了内在精神文化的修炼。同时,学校对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仅注重专业技能和知识的考核,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情况尚未形成明确的评价标准,缺少对教师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激励措施和考核机制。
再次,一个时期以来,民办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偏差,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存在着功利化倾向,过分强调技能教育,把学生的职业能力直接定位于岗位技能,认为只要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有了一技之长就能顺利就业,这种简单化的理解直接导致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谐人格、健全心理、职业道德的教育。
四、实施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为什么要实施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呢?
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工程。英语是人文学科的一支,英语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因此,英语学习不仅是技能性的语言学习,更是一种文化性体悟学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文化融汇于语言之中。威廉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种世界观,是思想的化身,任何语言都包含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语言是传达信仰、价值观等的基本文化手段,大学英语的内容包罗万象,几乎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天文地理、历史哲学、伦理道德、民俗宗教、艺术欣赏、自然科学等一切知识。文中潜在的一些价值观念,比如自由、民主、平等、才能、正义、责任等仍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英语课程蕴含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具有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为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和便利性。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职业伦理价值等人文素养的渗透,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并 彰显和强化,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