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职业教育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数学素质在劳动者的素质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论文关键词:职校,数学,教学
[数学在社会生产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能理解并很好地运用数学的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数学能力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未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部提出,普及高中教育不仅要发展普通教育,更多要依靠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见,职业高中数学教育不仅面临着为社会发展直接提供更多的高数学素养的劳动者,而且也要为一部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长期以来,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受普通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很深。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课程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对职业高中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由于职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特殊性和复杂性,在职业高中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哪些教学理念与方法呢?我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一、“大众数学”应更普遍地、更具体地贯彻实施。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已提出,在高中职业教育阶段更应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由于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数学上的发展也是具有差异性。这一基本理念切实地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观点。
经过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学生的数学能力已在初步进行分化,进入职校的学生中,大部分是中考分流而来,数学基础虽参差不齐,但总体较差,学习数学的习惯、信心、能力等都不大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要求,只要他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即可。新课程必修课的内容提出: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这一点对职业高中的课程的设置更具有指导意义。
1、如何看待职高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普遍性
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已经极大地说明了数学是一个人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更是把数学与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数学已经成为了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但哪些才是最基础的、每一个学生都应掌握的和能掌握的数学知识呢?仅从知识方面来出发,而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个问题永远无法解决。从数学教学内容来讲,每个内容都或多或少地训练着学生的思维,提升着他们某一方面的能力,但这种提高是隐性的,无法直接度量。
对于大多数职高学生来说,他们毕业后面临的是就业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先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深刻调查,再来确定哪些是必修课,哪些是选修课;每一个专业的发展对数学提出的不同要求,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区别对待,过深过难的知识可以不作要求。
2、如何处理数学的传统性与数学的大众化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大众数学”观。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
(1)重应用与实践,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我们平时教学中不要局限于书上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多搜集数学运用的事例,来培养学生对数学运用的理解和体会,让学生实践数学的广泛运用。学到从生活中来的数学,从而又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例如下面数学题:学校有二十个班参加蓝球比赛,俩俩比一场,共有多少场比赛?通过实践与应用,学生就学到了必需的数学知识。
(2)重过程与方法,让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一改过去只求结果不问过程的做法,加强了对学生解题过程和解题方法的检查。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是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学生的全身心参与,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例如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在一边靠墙的空地上围一块菜地,篱笆的长度一定,怎样围才使菜地的面积最大?这样必需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人人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来弄明白这个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解题的方法,达到人人能掌握必需的数学。
(3)重个性与发展,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中畅所欲言,不压抑学生的个性,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不同,对数学的感受也有所不同。不同的人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也有其不同的取向。我们教师应尊重学生对数学的不同感受,在解题过程中,也要注意尊重学生对不同解法的运用。基础好的,可以提出更积极的要求,让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与探究,其础差的,只要让他们理解最基本的解题方法就达到目的了。
二、趣味性在课程中要着重体现出。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而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正是以人为本的切实体现。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浓。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