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 > 浅析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浅析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发布日期:2023-04-19

论文摘要:浅析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英语教学

1. 引言

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是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学者之一,是当代国际驰名的认识论者、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西方学者公认,他是与巴普洛夫和弗洛伊德齐名的当代心理学三大巨人之一。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皮亚杰的著作和学说就在心理学界引起普遍的注意,到五十年代,他的著述被翻译成英文,适逢以美国为先导的世界性科学教育改革达到高潮,他的名字遂在教育界广泛流传,而研究和阐释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活动亦蔚为风气,至今不衰。

2. 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是皮亚杰理论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这一理论中,他将心理学和认识论相结合,对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智力等问题作了新的解释,并以阶段的形式揭示了智能的发展过程,强调认知活动的动态性、主体的主动性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它是一种研究认识的结构,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心理起源的学说。其理论基础是生物学、逻辑学和心理学。关于认知的发展问题,皮亚杰的基本观点如下:

2.1认知发展的实质

皮亚杰认为“知识”并不是一种存在的状态,而是一种“发生”的过程,它并不存在于进行认识的主题中,也不存在于被认识的客体中,而是发生于主体对客体进行认识时所构成的相互关系中,而“知识”便是这个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智力”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智力结构”是动态的,是一种生命为适应环境而发展出来的一种适应形式。皮亚杰认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2.2认知发展的过程

图式(schema)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个体对外界知觉、理解的方式。在皮亚杰看来,它是认知发展的起点和核心,认知的发展就是图式的形成和变化。随着一个人的成长,他的图式将会越来越概括化、多样化,并且这种图式的变化和完善也将永远不会停止。图式受三个基本过程的影响:

(1)同化(assimilation)是一个认知过程,人们通过它把新的、感知的或概念的材料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行为模式中。从理论上讲,同化不会导致图式的变化,但它却会影响图式内涵的增加,因而它是图式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2)顺应(accommodation)是当外来刺激物不能被置于或同化到某个图式之中时,主体改造已有的图式以适应新的情境,引起图式的质的变化。即新图式的创造和旧图式的改造。

(3)平衡(equilibrium)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种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同化和顺应是以“平衡”来维系的。当主体的认知图式不能容纳客体刺激(即顺应)时,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因此需要改变行为重建平衡。这种“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也就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实质和原因。所以,皮亚杰认为:“在心理学上的解释,主要的不是把平衡当作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过程。”

皮亚杰借助同化概念,将行为主义的著名公式:刺激(S)→ 反应(R)进行了改造,变为:S→(AT)→R。指一定刺激(S)被主体同化(A)于认知结构(T)中,主体才能做出反应(R)。

2.3认知发展的阶段

这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焦点问题。他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根据认知图式的性质,皮亚杰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二岁):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他们所具有的只是一种图型的知识(figurativeknowledge),图型的知识依赖于对刺激形状的再认,而不是通过推理产生。

(2)前运演阶段(二岁----七岁):儿童的认知开始出现象征功能,使表象或思维的出现成为可能,但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

(3)具体运演阶段(七岁----十二岁):儿童已具有运演的知识(operative knowledge),这种知识使儿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做出推理。但这种思维运演仍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演阶段(十二岁----):儿童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演,而是能对抽象和表征材料进行逻辑运演。

  • 展开剩余30%内容 »
  • 热门文章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