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 > 上好高职建筑英语第一堂课

上好高职建筑英语第一堂课

发布日期:2023-04-19

  要:ESA教学理论指出“投入”是语言教学的三要素之一。高职建筑英语第一堂课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为顺利实现本学科教学目标的良好开端。

关键词:建筑英语;第一堂课;投入

专业英语(Subject-BasedEnglish)或广义地说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 Specific Purposes)是社会需求的产物,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2],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以满足实际需要。建筑英语学习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建筑英语词汇及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在建筑工程环境下的英语应用能力。

20世纪末英语教学专家杰里米·哈默Jeremy Harmer在《怎样教英语》(How to Teach English)中提出了ESA教学理论,在英语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哈默指出学习语言,学习者需要动力、需要接触语言材料并有机会运用。语言教学三要素即投入(Engage)、学习(Study)和运用(Activate)是创造这种环境必不可少的条件[1]。其中“投入”这一要素要求教师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高职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成功的第一堂课将迅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建筑英语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打消学生的疑惑和顾虑,使学生能以主动的心态全身心的投入到语言学习的乐趣中,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心准备上好一门学科的第一堂课。笔者立足“一切围绕学生,围绕学生的一切”的原则,精心设计建筑英语第一堂课的每一步,现将其介绍如下:

一.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塑造良师益友形象

在开设建筑英语之前,学生一般都已经进行了一年的公共英语学习,对于不同班级大致的英语学习水平,教师应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数,对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对于课堂上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出预测并做好充分的应对措施。对于那些大部分学生还未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的班级,越要花些心思打消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重建信心。不以学生为中心,不了解学生就备课则无论花多少心思,无论教师怎么口舌生花也很难从心底打动学生,所以,笔者备课,每一步骤都是围绕学生最需要解答的问题来准备。

20世纪80年代,Willing 指出四种不同的语言学习风格:具体型学习者(Concretelearners)、分析型学习(Analyticallearners)、交际型学习者(Communicativelearners)和崇尚权威型学习者(Authority-orientedlearners),每类学习者都有其偏爱的学习方式[3]。第一堂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辨别学生的学习风格,大型养路机械网但在问卷调查之前首先要把该调查涉及的原理和目的讲清楚,允许学生在总结时进行反思和评价经验。任何班级都有可能由代表这四种类型的学习者构成。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用不同的策略来教学,这样才不会不利于或仅有利于某类学习者。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偶尔体验不适合他或她喜欢的风格可能是有益的教育成长经历。比如,喜欢在做中学或采用归纳法学习语法的学生可能会偶然得益于以教师为主导的演绎法。

即便学生有很好的基础,但还是需要良师做指引,越是对学习认真的学生越希望上课的教师是理想的、专业的、称职的。此时,教师很有必要对自己在建筑专业英语方面的优势自豪地介绍给学生, 借助幻灯片,把自己的一些与专业英语教学相关的基本信息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相信自己的教师是优秀的、称职的。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建筑英语方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收获。学生遇到了自己爱戴的老师就如同良马遇到了伯乐,他们怎能不拼尽全力驰骋于建筑英语学习的赛场呢!

二.例证学科地位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学好建筑英语,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就必须改变这些学生心底的偏见,让他们觉得突然眼前一亮,对建筑英语产生一种全新的感觉。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和展示相关的文件资料让学生了解到:

首先,学好建筑英语是当代建筑人才市场的要求。随着国际间交流的不断增多,建筑行业参与国际化项目的机会也与日俱增,建筑英语已成为进入该行业的“敲门砖”。而就是这块“敲门砖”,在高职高专建筑专业学生就业中却成了职业“门槛”,阻碍了许多毕业生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

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建筑企业从事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外部市场环境更为宽松,有更多承揽国际工程项目的机会,入选ENR225强排名的中国公司已有四十余家,有实力的私人企业也开始在国外进行房地产等建设项目投资。但是,与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商相比较,国内建筑企业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自身不足非常明显,如获取工程项目信息的渠道相对狭窄,投标能力较弱,导致中标机会较少;缺乏熟悉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掌握建筑工程技术,同时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 展开剩余30%内容 »
  • 热门文章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