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 > 0后高中生英语教学方法探讨

0后高中生英语教学方法探讨

发布日期:2023-04-19

论文摘要:0后高中生英语教学方法探讨
论文关键词:高中生,英语,教学方法,探讨
 

英语课程新标准是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基本出发点的,它更加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强调以学生为本,能力为中心,活动为重点,过程上要趋于开放和灵活,组织形式上要趋于宽松民主,使英语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我们英语教师的责任不只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还应当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和英语教学的方式应随不同年龄,不同年代的学生而定,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以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0后的高中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进入高中后,他们面对更重的学习任务,在家庭和学校占有重要的地位,面临着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已经从“经验型”走向“理论型”,思维逐步进入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层次。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更加鲜明。思想上的片面性、表面性和主观性有所改善。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都比初中生丰富多了;他们在童年期经历了香港、澳门回顾祖国,“神州”上天;在少年期经历了非典爆发、汶川大地震和申报奥运会成功;在青年期则迎来世博会等重大事件;更重要的是他们成长在开放改革深入发展的时期,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特点正是开放改革正面和负面影响的产物。这样一个时代形成的90后特点是什么?他们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敏感、自尊、叛逆而渴望独立……,90后他们自己总结了的代言词是:孤独、脆弱、烦恼、竞争、奋争和责任。

面对这样一批尚未成熟、尚未定型,正在发展中的年轻人,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法与他们沟通,教给他们知识,培养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情感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是一有效尝试。

所谓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英国教育心理学家鲍门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中就如一个演员在舞台上,通过声音、衣着、体态、语言以及静默来表演,传播或接收信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也说过:“教育技巧也表现在教师用声调和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上,做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可能做好教师。”可见情感在信息表达中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认识过程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情感教育又是一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增强学生信心的积极教育方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片面重视知识而忽视情感教育的现象。如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缺乏与学生情感的沟通,过分注重英语成绩,歧视学困生等。这不仅影响英语教学的质量,而且也制约了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交流是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教学的策略之一。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开始关注和探讨教学中的情感缺失问题。重视和加强情感教学是素质教育赋予教师的使命。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情感教育在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情感教育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观

现代教育思想主张“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英语教学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技能培养、思想教育和文化传播的同时,实行情感教育已成共识。“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相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和利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因素,增强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主动性和目的性,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情感素质。通过情感教育可实现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并关注其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和情感体验,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不是学习效果。

二、情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并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起点,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直接动力。对于大多数没有英语基础、生活中也很少接触英语的中学生而言,学习英语有二难:一是开口难、二是入门难。

要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保持这种兴趣,就需要教师用自己真诚的情感去感染他们。

1.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

教师平时的一声问候、甚至关怀的一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就会大大缩短,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动力。

2.教师还要多鼓励、少指责

英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课堂上师生交流频繁,教师举手投足都会传递某种情感信息。教师上课时应充满激情,心理学家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因此,动辄训斥学生,对学生妄下断语是目光短浅的表现。而能够从别人认为的差生身上找到闪光点,才是教师智慧的表现。

  • 展开剩余30%内容 »
  • 热门文章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