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自主学习是近二十年来英语教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是他们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 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本文简要介绍了自主学习的概念,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现状及制约学习自主性发展的因素,并对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自主能力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论文关键词:自主学习,英语教学,自主能力
一、引言
长期以来,在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研究中,人们一直围绕着如何更好地教授英语的问题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教学法流派的尝试、实践与思考,以期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成。但是,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统一模型化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学生的独创性、自主性,极大地压抑了学生追求自主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在方法上多采用说教式、填鸭式、一言堂等,使学生处于依附、被动的状态中,限制了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了对教师和课堂的过分依赖,使其缺乏独立学习的习惯,他们感到离开教师和课堂便无从下手,在学习中总想寻求教师的帮助。这显然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素质的养成,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能力,也与素质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本文将介绍有关自主学习的新理念,希望对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所启示。
二、自主学习的界定及其重要性
对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可谓有一个悠久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尽管自主学习在国外出现已经近百年的时间,但迄今为止还未形成统一的看法。Holec(1981:3)最早开始外语自主学习研究后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自主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他认为这种能力是“潜在的、在特定环境中可以实施的能力。”许多研究者都认同Holec关于自主是一种能力的观点。Little,D(1991:4)把学习者自主性界定为“一种进行客观评判性反思的能力,做出决策的能力以及采取独立行动的能力”。他还认为,“学习者自主性主要是指学习者对于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一种心理反应”(Little,1990:7).Nunan(1995:145)指出“能够确定自己目标并创造学习机会的学习者,可以说是自主学习者”。我国一些研究学者一般认为,自主学习是指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运用元认知策略、动机策略和行为策略,主动而有效地进行学习的方式。
尽管对于“自主学习”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从以上的各种理论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共性: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具备的一种能力,是学生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动,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能根据学习的具体情况,有意识、有计划地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动,能自觉履行学习义务。简言之,即学习者在不依赖于教师的情况下,能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三、英语自主学习现状及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
为了解在校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现状,笔者对本校外语专业06级1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45%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外语的主动性一般,20%认为不是太强,10%则认为很不强,只有25%的同学认为自己学外语的主动性很强或较强。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多讲一些,上课时害怕老师提问,甚至不太情愿参加课堂上老师组织的各种活动。有部分学生不能主动的争取语言实践的机会,遇到不理解的也不好意思问老师,错过了很多宝贵的锻炼机会,而只习惯于被动的接受老师在课堂上灌输的内容。同时,也发现有小部分同学在课外很少复习学过的内容,只有在考试前才慌忙应战,仓促备考。目前,在外语教学上有些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的教学模式,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知识的讲解上,忽略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自主学习具有动态特征,是不稳定的,可改变的。它会受到学生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例如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认知风格的不同,同时由于自主学习也是一种个人心理行为,它也会受到环境、学习任务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一)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由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我完成既定行为目标所需的行动过程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它与学生的成就动机有着重要的联系。对于学校中的学生而言,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信心。一般认为,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选择。在自由选择的情况下,学生们更倾向于选择他们能完成的任务而回避那些难于完成的任务。与怀疑自己学习能力的学生相比,那些具有高效能感的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更努力、更持久,更愿意通过独立学习实现自己的预定目标,在面临复杂的情境时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总之,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动机性因素。
(二)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体产生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包括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调查表明,西方国家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上强于亚洲国家的学生。他们更多地采用主动学习的方式,接受多元的结论,喜欢采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而亚洲国家的学生更多地依赖机械学习,理解程度较低,在学生中表现出更多的被动、顺从。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