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 > 高职高专学生对英语幽默理解的实证研究_幽默度

高职高专学生对英语幽默理解的实证研究_幽默度

发布日期:2023-04-19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乖讹-消解理论,对高职高专学生对英语笑话的幽默度判断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与对本科生所做的研究结果做了比较。研究表明:高职高专的学生很难感受到英语笑话的幽默,对他们来说这些笑话都不太幽默。与本科生相比,高职高专学生感受到的幽默度更低。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幽默,幽默度

一、引言

吴和刘(2009)[1]在《外语与外语教学》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学生对英语幽默的理解》的文章。他们根据Attardo(1994)[2]、Attardo&Raskin(1991)[3]、Attardo(1997)[4]、Attardo&Maio(2002)[5]和Ritchie(2004)[6]关于幽默分类的理论,把笑话分为三大类:IR类笑话(包含乖讹成分和消解成分),I类笑话(只只有乖讹成分没有消解成分)和N类笑话(既不包含乖讹成分也不包含消解成分),然后从Ritchie(2004)[7]的专著TheLinguisticAnalysisofJokes和美国出版的一本笑话集OzarkLaughter–1000FamousJokesandStories(Hinds,1999)[8]中随机抽取出的28则短小的英文笑话再加上两个不是笑话的干扰项,做成测试问卷,对清华大学一、二年级365名本科生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学生对英语笑话的解读并不理想,除了IR类笑话基本被认为比较幽默外,I类和N类笑话被认为不太幽默,中国学生对多数英语笑话都不太能感受到其中的幽默。总体而言,英语专业的学生比公外的学生,女生比男生更能感受到英语笑话的幽默。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关于幽默的实证研究,吴和刘(2009)[9]的研究对了解中国学生对英语幽默的理解有很大意义(加上对英语教学的意义),但由于他们调查对象的局限性:仅限于清华大学一、二年级的本科生,因此此结果只能反映本科院校,或者说重点本科院校本科低年级学生对幽默的理解。我们国家高等院校的层次不同,有不同批次的本科、还有不同批次的专科。在本科院校中还有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同院校的学生和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他们的英语水平和能力会有差异,英语水平和能力的不同是否能导致对英语幽默的理解也产生显著性差异,为了验证这一猜测,同时也为扩大他们研究结果的解释范围:真正代表中国学生,而不是仅限于本科生,笔者认为选择不同层次的调查对象(高职高专学生)重做这一研究,并进行结果比较非常有必要。

二、本文的研究问题与方法

我们的研究问题是:(1)高职高专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能感受英语笑话的幽默度?(2)中国学生感觉哪一类的英语笑话更幽默?(3)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学生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英语幽默的感受是否一样?(4)以上这些结果与吴和刘(2009)研究的结果有没有实质性的差异?

1、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224名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一、二年级的专科生,其中英语专业学生101人,公共英语专业学生123人。

2、数据收集方法

为了使研究结果与吴和刘(2009)[10]的结果有可比性,本研究采用原来的问卷来收集数据。但把问卷中超出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考试大纲的词汇标注了汉语解释,并做了前测实验。问卷内容由28则短笑话和两则不是笑话的干扰项(第10和16项)组成。这些笑话仍被分为IR类笑话(1、2、3、7、8、11、15、17、21、22、30),I类笑话(4、5、6、9、12、13、14、18、19、24、25、26、27、29)和N类笑话(20、23、28)。测试问卷仍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对每一个笑话,要求被试选择幽默度。如果认为不幽默,选择“0”,如认为幽默,按1-5级给出幽默度,“1”表示幽默度最低(几乎不幽默),“5”表示幽默度最高(非常幽默)。

3、测试过程

测试问卷在课堂完成,时间限制在30分钟以内。

三、结果与讨论

除去一些无效问卷(主要是未完成的问卷)后共得到187份有效测试问卷。其中英语专业83份,非英语专业104份。利用SPSS软件,笔者按全体被试对象、不同专业被试对象对全部28个笑话、IR类笑话、I类笑话、N类笑话以及单个笑话分别统计了幽默度判断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同时对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判断做了t检验。

3.1幽默度分析

3.1.1三类笑话的幽默度分析

将测试的结果按不同的类别进行描述统计,得到均值和标准差,结果见表1。

笑话

  • 展开剩余30%内容 »
  •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