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本文通过回顾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教学的发展历史,以此联系公共英语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改革发展,把握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发展脉络,注重探讨当前形势下的公共英语教育如何服务于高职高专的专业教育,逐步实现培养“掌握现代服务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英语专门人才”。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公共英语教学,技能型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交流日益频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活动逐渐增多,国内企业产品走向世界的愿望越来越迫切,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30年来,外语人才在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支队伍中就包括了一批又一批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外语人才。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技能型,高职高专的外语教学改革经历了从注重“语言知识”培养到注重“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从“单一培养模式”到“复合培养模式”的转变、发展过程。[1]
二、高职高专英专业语教学的发展与改革
在20世纪,受到传统本科院校精英教育的影响,高职高专外语人才培养中过度追求对语言知识的讲解,忽略了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缺乏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语言技能,无法突显高职教育的特色,在人才市场上缺少了竞争力。进入21世纪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交流活动中角色分工更细,同时受到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理念的影响,“语言+职业能力”的高职学生培养模式越来越明确,人才需求出现“复合型”趋势,语言的学习和训练不能再是单一的技能,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成了需求的主流。
针对如此的变化技能型,高职高专的外语教学及时做出反应。而作为外语教学中最主要的一部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更是密切联系实际,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方式调整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培养出一批批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合格的高职高专英语人才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 专业设置多元化
据一项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市场对纯外语人才的需求在逐年下降,“外语+技能型”人才需求比例上升至66%。[1] 因此,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办学宗旨的高职院校外语教育迅速调整了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上涵盖了商务英语、应用英语、旅游英语和外语教育四大类。其中应用英语专业方向设置,更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先后出现了空乘方向、IT方向、国际金融方向、物流方向、国际会计方向和会展方向等。
(2) 课程开发程序化
上述定位清晰的专业设置,在课程开发上也密切联系相应岗位需求,出现了针对性很强的“职业英语”或“行业英语”。区别于传统的“专业英语”,“行业英语”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模式,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十分注重语言实践交流能力和运用能力,更强调一个人在现代工作环境下的综合语言能力技能型,为高职学生开发最“职业”的英语,进入职场时可以拿来就用,例如旅游英语、商务英语、医用英语、物流英语、空乘英语、会展英语等。
课程开发过程中,英语教师深入行业一线进行专业调研,对某一职业或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形成按工作过程构建项目化课程。突出表现为:用职业技能表述课程目标、将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以工作内容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1]
(3) 教学方式技能化
结合行业英语的教学,必然要求探索发展出适合培养学生语言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近年来,高职英语的教学中出现了一系列注重实践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式与传统的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相结合,获得巨大成功。
其中,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精品课程的建设则将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教学方法的发展有效结合起来。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从2006年至2008年连续三年分别有三种英语类课程成功申报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包括商务现场口译、商务英语和会展英语。[2] 学院充分利用了深圳特区经济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的诸多优势,针对性地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毕业生。
三、公共英语教学的发展探索
在高职高专英语专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共英语教学同样经历了从本科“压缩型”向培养英语应用能力转变的曲折过程。[1]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公共英语的教学任务猛增技能型,教学理念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逐渐转轨,需要努力探索有效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体系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多层次教育体系的成熟发展,高职英语脱离了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和中等专科学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体系。在2000年,根据教育部“三教统筹”的部署,制定完成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对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语言知识和技能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说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根据《基本要求》的阐述,要求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摘要求、分级指导的原则。[3]
《基本要求》的出现,从多方面统一了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认识:
1. 对使用对象、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测试等做出明确的说明。尤其是在教学目的和要求上提出了跟具体化的标准,增加了“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的教学目的,将教学要求细分为A、B两级,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的语言测试方式更规范化地指导语言教学。
2. 提出了语言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对日常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技能型,其中,下列问题应该时刻成为公共英语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1) 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需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2) 正确处理测试与教学的关系,防止应试教育。
(3) 在完成《基本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但一定要注重教学的连续性,时刻关注“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的衔接,行业英语逐渐渗透到基础英语的教学中,同时防止“专业英语”或“行业英语”的教学完全处于无铺垫、无准备状态。
(4) 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学校的英语教学条件。组织学生参加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设法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3]
为了能够按照《基本要求》的精神更好地完成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学习高职“行业英语”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公共英语教学的特点技能型,注重探索解决上述疑难问题的办法,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师和他们具体的实践教学提出更多的要求:
(1) 认识公共英语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切低估和高估公共英语教学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公共英语教学需要培养高职学生基本的职场环境下的语言应用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起与今后“行业英语”学习相关的语言学习能力,逐步将公共英语教学为专业学习服务的精神落到实处。
(2) 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为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的语言基础、语言学习能力、专业背景、就业岗位要求等,根据调查研究结果,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以期真正服务于高职专业教育。
(3) 发挥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的教学优势。视频、音频、网络等丰富的资源充实了教学素材,直观刺激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4) 积极开发针对性较强,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的公共英语教材,相配套的文字版、多媒体学习课件、电子教案、网络课程等在内的立体化系列材料,为学习者提供立体、互动的学习方式。
(5) 调动公共英语教师的积极性,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的“行业英语”知识技能型,向“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发展。
(6) 充实自我,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研修培训等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了解最新的高职教育动态。登录相关网页,及时了解同类行业的发展,交流经验。[4]
对照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同样经历了很多曲折。同时,公共英语的教学能够从中学习经验,使基础阶段的公共英语教学服务于学生的高职专业学习,突显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满足将来职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网http://www.szpt.edu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网http://www.techorg